2015-06-21 14:38:54
德国职业技能鉴定始于100多年前,其具体操作机构为具有行会性质的行业联合会,如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医生联合会等,目前这类机构在德国约有300家。各联合会的管辖范围是按行政区域来划分的,代表着本地区各行业企业的总体利益并为这些经济实体服务,它们是政府与经济界之间的中介。
(1)培训考核形式
德国采用"双元制"培训模式,也就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为期两至三年的培训过程中,既在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在企业内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其中共有两次大考,即培训中途的中期考试和最后的结业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各行业联合会组织实施。
(2)考核程序
首先组成考试委员会,每一考试委员会都由雇主、雇员、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三方代表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是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师,雇主、雇员双方的代表人员数量对等。
其次确定考试日期,每年有夏季和冬季两个考期,一般在考前三个月公布具体的考试日期。
再次报考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如经批准就可得到注明了考试时间及地点的考试通知,参加由各行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最后进行考核,考核结合双元制教学的特点,既有笔试又有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前者通常为5到6个小时,后者12个小时,必要时可增加半个至1个小时的口试。考核合格者由联合会颁发证书。
(3)证书的作用
证书不仅能证明持证人的从业技能,而且可以使持证人在求职过程中有权要求得到相应的工作和劳动报酬,使技能与工资真正挂起钩来。
颁发证书的仪式非常隆重,领导致词、贵宾出席、乐队伴奏,更有新闻媒介的采访报道,还要给成绩优异的考生以嘉奖,由此可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社会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