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1 14:33:15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0-08-05 10:59 来源: 新疆日报 作者:
自2006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在党中央的战略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规模性发展阶段:公办民营并举,省、地、县各级办学形式相继出现。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多样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趋势充分说明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是紧扣时代脉搏的,既符合教育自身调整和发展的要求,也满足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先导性、服务性作用进一步显现,已成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增强服务社会发展功能的必须。多年来在新疆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在阿克苏地区主持全面工作以来,我深深的感受到:落实中央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必须以办好教育为基础。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提高新一代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其专业技能、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使其走出农村、走向全区乃至全国,对新疆社会经济赶上全国发展水平,实现同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阿克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相对分布在农牧区的实际,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必须认识到: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全区经济的繁荣;只有农民生活的富裕,才能实现全区人民生活质量的彻底改善。就当前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而言,人民群众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少数民族青年接受普通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提高来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理论研究、专业技术、社会事业管理的高端人才;二是通过职业教育,使更多的农村少数民族青少年提高受教育的时段,培养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所需的有专业特长和手艺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
目前,新疆的职业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全疆职业教育尚未赶上全国规模性发展的浪潮,其教育机构仅集中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二是由于社会认同、政府支持及投入保障等因素,使仅有不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能力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对教育结构调整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到位,理论研究不够充分,缺少标准和依据,使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单一,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四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发展不成熟,导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无规模化的市场,就业缺乏保障;五是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培养目标、教育手段不够明确,使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阿克苏地区的职业教育除了上述共性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与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特有的问题。
首先,地区职业教育起步晚,教育机构少且条件较差,根本无法承担每年全地区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和社会青壮年的培训任务;其次,由于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为落后、产业结构科学性不强、市场条件不成熟,以致社会可提供给学生的非农岗位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各级党政干部对职业教育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把握不够,仅从教育范畴中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高度上来深入研究和谋划,致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过于简单,使本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从起步时就严重的脱离了社会。最后,地区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仍以基础教育为主,教育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很强,服务能力较为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对现有职业教育的认同,客观上造成了两种既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影响人口素质提高的结果:一是部分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青少年一味盲目地追求升学,力争走出去,向往发达地域,以致真正的人才在当地留不住;还有部分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既无法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普通教育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手艺,既升不了学也干不了事。二是部分家长虽然知道自己孩子升不了学,但又不看好职业教育,致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就直接流向社会,既没有追求进步的机会,也不愿回家务农。
受普通教育"读书是为了摆脱'劳动'做人上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欠准确,不仅没有着眼于社会的需求,反而盲目的拔高培养目标,误导了部分家长和学生,诱发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如很多少数民族家庭出身的学生,找工作就高不就低,不愿意进入服务性行业,不安心于符合自己技能层次的"蓝领"工作。这样一方面给用人单位一种"职校毕业生心气浮躁、不踏实"的感觉;另一方面,能力与岗位脱节,又给用人单位一种"职校毕业生能力有限"的印象,造成社会对职校生的某些偏见,降低了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认同度。还有很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追求高素质和高技术,不愿从事普通劳动者的工作,以阿克苏地区为例:阿克苏地区的职业院校,毕业后服务于当地经济生产一线的和具有高技术的学生非常少,且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不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又如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起步水平较高,办学宗旨明确,但受大环境的制约,也只能把毕业学生送往内地就业。这些无疑对职业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既应该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也应该得到各级党政的共同关注。